Industry Watch

博彩平台观点

“以营商环境擘画业务新蓝图”系列专题——跨境贸易典型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24-03-01

来源:澳门新葡京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全国各地政府认真落实各项试点改革任务,积极探索创新,为市场主体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众多有益的政策制度和创新路径。营商环境事业部将陆续推出营商环境各指标领域的“改革实践”系列分享。

跨境贸易是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关键环节。然而,长期以来,跨境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如贸易规则复杂多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信息不对称等,导致跨境贸易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因地制宜出台配套举措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包括简化和统一贸易流程、加强信息共享、提高通关效率等。这些改革措施不仅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还为跨境投资者营造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有效提振跨境贸易的信心。以下就北京、上海、海口、江门4个城市在跨境贸易领域的改革探索进行分析。

一、跨境贸易电子化改革

(一)北京市朝阳区:跨境贸易全链条数字化服务赋能新模式

朝阳区发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优势,高效汇聚国际、国内优质服务主体和渠道资源,着力建设集跨境交易撮合、国际结算、贸易金融、跨境物流仓储等服务系统于一体的开放式、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积累贸易数据资产,建立“交易信用”,让贸易环节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有效缩短企业交易匹配周期,降低交易成本,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支持保障。

1.主要做法

一是扩大跨境贸易类型覆盖,实现全场景交易撮合。强化跨境贸易企业间交易服务能力,为一般贸易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服务。进口贸易领域,引进海外优质货源,建立线上的跨境贸易国别馆,帮助贸易企业对接国内市场资源。出口贸易领域,支持企业完成线上选品,通过一般贸易形式实现出口,到达海外仓并通过电商平台完成终端销售。此外,平台与中国邮政等跨境物流企业合作,为出口贸易企业提供海外仓和终端配送服务。通过贸易全流程服务的高度聚合和数字化,有效提升跨境贸易时效性,降低贸易成本。

二是融合多元金融资源,实现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建立汇聚商业银行、国际支付公司、国际征信公司的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贸易流程,为企业提供国际征信数据查询、线上反欺诈、国际贸易在线制单、国际单证信息核验、多渠道跨境支付结算等服务,并支持企业在线发起贸易融资或申请其他国际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接口与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中后台对接,并由此联通GDMS全球单证管理系统,对企业贸易数据形成闭环管理,辅助银行核验信息,重塑交易流程,提高单据核验效率,实现跨境金融服务闭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三是积累跨境贸易全流程数据,建立企业交易信用。建立以跨境贸易数字单证服务为核心,集交易结算、贸易融资、跨境物流、物权流转等多场景于一体的跨境贸易数据资产中心,将以前片断式、个例式数据自动归集整理,实现了商流、物流仓储、交易结算等数据的交叉验证,保证了跨境贸易的真实性。同时,依托海量数据的挖掘、整理,对企业在跨境贸易交易过程的行为进行“精准画像”,对其交易信用进行评判,为下一步贸易企业获得基于交易信用的融资提供基础。

2.实践效果

一是畅通贸易渠道,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进口方面,通过积极与新西兰、新加坡、日本、泰国、西班牙、白俄罗斯等地区商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经贸合作专区,批量导入了海外优质贸易企业,其中新西兰贸发局推动超500个新西兰优质品牌与平台对接;平台与北京CBD商圈积极互动,促成跨境贸易企业与银泰、华贸、秀水街、正大、华润等商业运营机构和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为商圈引入优质品牌资源,为海外优质品牌拓展国内销售渠道。在出口方面,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平台完成集中采买、海外仓配服务预订,已为出口企业匹配多个渠道,实现商品快速分销,目前客户交易规模达到10亿元。

二是集聚全环节服务机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金融服务方面,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建立全国首个数字单证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在线制单服务,提高制单时效性、降低贸易制单成本;对接了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在内的16家银行,聚合各家跨境金融服务产品。征信服务方面,与全球最大国际征信机构益博睿完成对接,支持贸易企业开展全球贸易伙伴征信数据查询。物流服务方面,与中国邮政完成对接,上线的海外仓和尾程配送服务覆盖了美国、澳洲、俄罗斯、欧盟等8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服务费率下降超过20%。专业服务方面,上线了财税、法律、知识产权、贸易代理等多种服务,对入驻的服务机构进行准入评估,保障跨境贸易企业获得优质服务;目前享受便利化贸易服务的企业已超过百家。

三是扩展交易信用的应用场景,助力数据资产价值提升。联合科技企业,通过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建立对核心企业仓库内货物的全方位数字化监管体系,通过验证商品货权的真实性,协助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货物或仓单的质押融资服务,满足企业对运营资金的融资需求,帮助企业通过合理的资金安排,对抗行业价格波动风险和汇率变化风险。围绕冻品、塑化品、平行进口车、大件家具等品类的进出口贸易场景,金融机构已创新推出服务产品,为有货物融资需求的贸易商和经销商等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XpioPw3iIga2jkzbnwAHrA

二、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

(一)上海市:打造“互联网+金融+外贸”服务体系,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特色功能建设

上海举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季活动,集中上线金融新产品,发布线上首发产品、单一窗口专项福利方案等,在活动期间给予贸易企业持续的优惠、便利等福利支持,通过“数据+技术”支撑,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航运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跨境贸易便利化提供支撑,进一步为国际贸易赋能。同时,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设计“企业信贷体检卡”“精准匹配”“海运费在线支付”等智能化、数字化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贴近需求的服务。

1.主要做法

一是深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通过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企业投保覆盖率,丰富进出口企业在线融资类产品,扩展融资渠道,不断提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能级。在上海疫情期间提供数字化国际结算、普惠在线融资等产品,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设立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热线及定向优惠服务等专项举措,缓解疫情造成的企业资金流压力。

二是上线“单一窗口复产小助手”小程序、“单一窗口”在线海运公共换单服务系统。复产小助手,主要面向货主企业高管、财务高管等人员,从全景角度反映,便利企业主总体掌握企业在上海口岸进出口的情况,并一屏显示相关政府政策,便捷企业进行查询;在线海运公共换单服务系统,为船代、贸易企业海运提单换单提供无接触解决方案,通过对接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进口提货作业效率。

2.实践效果

近两年以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形成了国际结算、保险服务、融资服务三大板块业务,打造“互联网+金融+外贸”的服务体系。

一是国际结算方面。实现购付汇业务的全程无纸化和智能审核。减轻了企业原来需要准备大量纸质单据并且需要跑银行现场办理的负担,而金融机构则通过“单一窗口”传送的经企业授权的数据省去了线下柜面人工审单的工作量。

二是保险服务方面。与中国信保打造出口信用保险WE平台,为小微业提供包括投保、理赔、资信、融资、咨询等“一站式”风险管理服务。同时“单一窗口”实现与保险交易所智能跨境贸易保险平台对接,实现了国际货运险、关税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的在线投保、在线核保。利用数字技术上线“政策找企业”的精准推送模式,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企业投保覆盖率,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2021年全年小微投保企业数8427家,较2020年同期增长18.86%,保额128.2亿,较2020年同期增长22.9%。

三是融资服务方面。融资信贷业务产品超十款,为外贸企业设计在线化的外贸融资服务、信贷服务,先后推出跨境人民币贷款、小微企业进口贷款、大中型企业进口支付借款、关税贷在线贷款、外贸贷款、出口退税款、信保贷、出口发票融资、抗疫普惠金融贷款等服务功能,2021年融资信贷服务企业220家,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5%,平台融资总额超2300万人民币,与2020年同期比增长65%,切实帮助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2021全年汇出汇款业务对接银行及金融机构达30家,服务货主企业4556家。2021年累计交易额超过39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0%。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k1TWvzEkP6g2usEbp3Qh8g

(二)海口市:通关手续“一站办”,打造跨境电商“9610”出口模式

“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因链路短、成本低等特点,“9610”正成为当前跨境电商出口主流渠道。据统计,自2022年8月开展跨境电商“9610”出口业务以来,海口已申报、查验、放行相关出口业务14.2万单。

1.主要做法

一是降本增效,出口更加便捷。为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便利化,2022年,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联合海口海关,充分发挥美兰机场空港区位优势,推动美兰机场通过空港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中心开展跨境电商“9610”出口业务。美兰机场在国际货运站二期建设时,就已规划国际快件和“9610”进出口作业查验区,共规划建设6条查验线,其中出口2条,进口4条。此外,海口还建设机场跨境电商“9610”监管场所运抵申报系统,与海关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支付等相关系统集成式对接,电子商务企业或其代理人、物流企业、支付企业可实时传输订单、运单、支付单等信息。海口海关通过审核出口商品清单、优化通关手续,实现365天、“7×24小时”即时查验、即时放行,实现进口包裹“零等待”通关。

二是搭起桥梁,布局海外业务。“9610”出口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方式,相较于一般贸易出口需逐个对包裹进行报关清关,“9610”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通关便利性、节约通关成本,解决了企业出口报关成本高、退税难等问题,实现降本增效新突破,为企业在时效物流的变革时代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2.实践效果

截至目前,美兰机场在国际货运站二期已建成并投用2条进口与1条出口查验线。海口打造机场口岸通关“集成式”服务环境,实现跨境电商“9610”出口业务在机场“一站式”通关办结。“9610出口通道”的开通,填补了美兰机场乃至全省跨境电商“9610”出口业务空白,助力货运航司、包机商及国际货代等经营主体降本增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有效解决货运航司去程少货、无货等难题,加快境内外各类生产要素在海南自贸港安全有序流动,促进海南国际贸易新业态及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繁荣发展。

“跨境电商‘9610’出口通道的打通,为广大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国货出海’、布局澳洲海外物流架起新桥梁。不同于传统的贸易出口模式,“9610”出口实现了跨境电商出口包裹可直接运抵美兰机场进行分拣、申报、查验、组板、离境等全流程操作,无需再通过其他口岸中转至境外,大大提升了整体通关效率。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kOdhSFVIF-Z0YixBOXHziw

三、跨境贸易政策创新

(一)北京市顺义区:深化政策创新,开放发展成效显著

顺义区在探索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深化产业领域开放等多方面持续发力。顺义区牵头市级任务5项全部完成,区级85项政策任务完成84项,实施率超98%,排名全市前列。围绕跨境医药、航空服务、文化贸易等优势特色领域,形成“免税、保税和跨境电商”政策衔接试点等12项“全国首创或首批”试点政策,其中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天竺模式”全国独有,文化保税助力文物和艺术品贸易全产业链发展案例由商务部、中宣部、文旅部、广电总局向全国推广,“航材保税物流供应链新模式”成为北京海关获海关总署首个备案的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药品器械、文化艺术品等2个领域跨境贸易便利化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

1.主要做法

一是在航空服务领域,全国首创利用综保区开展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出台北京市首个支持航空货运发展的暂行办法;推动对符合列目规则的专用航空零部件单独设立本国子目;开通了北京自贸试验区批复以来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增加国际中转,允许更多国际航班在首都机场载运来自第三国的客货业务。

二是在跨境金融领域,推动资本项目跨境支付便利化试点;5家企业开展文化知识产权保险试点;落实全市首个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跨境金融业务、全市首单汽车金融公司跨境融资业务。

三是在文化贸易领域,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进国际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拍卖、交易;全国首创文物专家入区鉴定的操作模式,有利于促进海外文物回流;文物在综保区内存储期限延期至两年;天竺综保区内文化贸易企业首次实现AEO高级认证企业申请适用免担保政策;创新建设文化艺术品全球集货平台。

四是在商务会展领域,加快新国展二三期建设,吸引更多专业展、新兴展、国际展落户。目前新国展二期已开工建设,结合一期情况,未来将实现30万平方米室内净展览面积和约5万平方米净会议面积,打造功能完善的组团式会展综合体;促进国际会展与国际商务、国际消费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桥头堡。成功举办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20余场国际展会。

五是在医疗健康领域,打造跨境电商进口医药“北京模式”,这也是我国跨境电商政策首次在涉及医药进口领域破冰。目前,区内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企业已开展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业务170万票,正在争取扩大试点品类,不断提高国际医药贸易规模。落地国内首个跨境医药电商仓储物流第三方服务资格;“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国家级项目争创成功;全国首创生物制品检测代抽样制度;天竺综保区获商务部批复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医疗健康)。

六是在国际寄递物流领域,全国首创保税物流供应链监管新模式;天竺海关创新卡口智能化监管系统与按库位分类监管模式,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2.实践效果

一是科学布局工业用地空间。确保工业用地持续增长,在现有工业用地规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新增工业用地规模。促进工业园区化布局。推进产业园区整合提升。

二是强化工业用地要素保障。稳固存量,确保现状工业用地数量。保障增量,优化土地供应管理。

三是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大激励力度。建立工业用地机制,安排用地指标用于新建或扩建工业用地项目。提高工业用地质量。优化供地模式,合理确定首期供地规模。

四是加快项目落地见效。鼓励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带项目出让,由属地政府召集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进行论证,提出产业准入条件、履约监管要求等,并纳入土地出让方案。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支持企业建设标准厂房,促进招商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完善用地进度约束。强化企业开竣工约束,新增工业用地出让成交后,应在履约监管协议中一次性明确项目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投产时间等约束性指标及相关违约责任。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oLn0bsFOhDeBJ9ys9YbNZg

(二)广东江门市:开展涉侨投资制度改革,便利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

江门市为“中国侨都”,广大华侨华人期待回国投资兴业,但面临投资信息不对称、政务服务不便利、办事流程不熟悉等问题,为推动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强化要素市场化支撑、激发投资市场活力,江门市深入开展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通过政策解读、优化服务、产业配套等举措深入推进“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战略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1.主要做法

强化宣传推介,聚力全球华侨华人共建“新侨都”。一是找准服务对象。全省率先完成侨情统计工作,摸清掌握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总数及分布地区,创新建立4000多家侨资企业数据库。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在海内外大力宣传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的政策,推动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和10余家海外侨刊报道解读政策,对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香港贸易发展局等在网站发布政策解读(繁体版),宣传触达用户超3.5亿人。三是创新投资宣传。面向全球发布江门市产业招商地图,举办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RCEP合作启航发展系列活动、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成立大会等活动,成立全国首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发出全球首份华商对接RCEP经贸合作“江门倡议”,加深海外华侨华人对江门投资环境的认识。

提升服务效能,厚植华侨华人投资兴业“新沃土”。一是试点创新突破。率先在港澳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港澳企业、居民“零出关”即可办理江门市高频服务超500项。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税证离岸远程智能联办服务模式,降低港澳居民办税成本。成立全省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线上服务平台,为华侨华人、侨资企业提供便利化涉税服务。二是便利工作居留生活。设立境外优才就业居留服务专区,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业务一窗受理、证件一次办结”,办证时限从14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2022年办理外籍人才工作类居留许可349件次,其中一窗办理51件次;警种联动推动恢复国籍、加入中国国籍、港澳居民回内地定居申请等“一件事”改革。三是强化华侨权益保护。建设江门市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深圳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共同设立域外法律查明机构,创新推出“N+侨”涉侨服务模式。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国际仲裁服务。

搭建优质平台,携手华侨华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是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获省政府批准建设全省面积最大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城市。二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改革创新事项比例达85%。推动江门纳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城市。三是助力企业增效降成本。常态化运行中欧、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江门关区培育48家AEO高级认证企业。推动企业在美国布局海外仓,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贸易。

2.实践效果

江门市在推进投资便利、要素集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QFLP)、便利“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申办、省级“人才优粤卡”等4项省级支持事项率先落地,企业信用跨境评级互认、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等2个案例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首批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底,江门市侨资企业4000多家,侨资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三成,侨资企业数量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超80%。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江门市签约项目现场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位列全省第三;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推动111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总额超1661亿元。

原文链接:

http://www.chbeo.org.cn/article_view.aspx?id=4202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系网络搜集加工,如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 class="hidden">理房通